Day 12
非常棒的玩意。Praktica Nova 1B。據網路研究,自1967年開始生產,到1976年結束。兄弟機是Nova 1,1B好的地方在,機體裝了一個使用太陽能電池的測光表,告訴大家,這玩意兒(含測光表),到現在都還能正常使用!
Praktica是東德的Pentacon公司旗下的品牌之一,當年東德(德瑞斯登)的Pentacon,其實就是以前的Zeiss Ikon,與後來西德的Carl Zeiss不同。是同一個公司的兩個迫於政治結果的分家。這Praktica Nova 1B使用的是M42接口,為了搭配這台機身以及我個人的嗜好,特別為它裝上了同樣來自Pentacon的50/1.8標準鏡。整台全金屬打造,一切都要手動,當然也沒有自動對焦這種東西。要自己轉對焦環看觀景窗MF,這台我其實已經買了好久,但都一直沒時間拿出來玩,現在終於讓它重見天日。
這是左側的機頂,非常有趣。首先,在靠近軍艦部的地方,有一個如同微笑般的視窗,這個視窗裡,有一根照片上不太看得到的小銀針,隨著相機內建測光表的運作,這根小銀針會左右移動。有看到裡面有一個菱形的標誌嗎?當你對準欲拍物測光之後,要轉動左邊那一圈黑色的環,好移動菱形標誌去跟小銀針重疊,當兩者重疊時,你可以在黑色環上面看到一圈數字,這就是快門值;OK,黑色環裡面那圈銀色環,也可以轉動,在照片中銀色環上方有一個小缺口,那就是用來提醒自己現在裝的是ISO多少的底片,這個純手動測光值表最高支援到ISO 1600。然後,銀色環上也有一圈數字,就是光圈值,在你轉動黑色環,以讓微笑視窗裡的菱形標誌對準小銀針的同時,請注意到,這時候黑環跟銀環的兩圈數字就會產生一個對應值,這就是測光表告訴你的一組曝光數值啦!聰不聰明?
這台相機是全手動,也就是說,當你讀到那組曝光參考數值之後,就可以動手去轉鏡頭上的光圈環(照片左上有拍到),然後,再去轉機頂右側的快門旋鈕,設定快門的速度,最快可到1/500。當然,只要你瞭解快門與光圈的相對關係,你就可以輕易的轉出其他曝光量相等,但效果卻不同的快門/光圈搭配值。然後,Praktica Nova 1B的快門鈕,在這張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到,並不在機頂,而在機身正面。這張照片中最右側的,是過片桿,每拍一張,要手動捲片才能拍下一張底片。過片桿上面有五個圖形,則是用來調整相對應的負片種類或其他片種,過片桿最外圈的環,則隨著每拍一張,會顯示目前已經拍到第幾張,當然也是純機械結構。
這張就可以輕易看見快門鈕,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快門鈕可以旋轉鎖住,以防誤擊。同時,在觀景窗內也會有個小三角形的機器結構提示你現在是快門已擊發或未擊發。
換個角度,靠近鏡頭處的「F X」標誌接口,是接當年的閃光燈用的。我當然沒有那種東西。
最後附上實際亂拍照,我只有稍微調整一下曝光。其他的都是這顆鏡頭本身的解相力。底片是Fuji的X-Tra 400,最後,這台單機身(不含鏡)才花了我幾百塊台幣而已。
最後附上英文說明書下載。(上)(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