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時候就常會去我以前寫過了的新公園博物館(那是省博館是吧?^^;;)我後來常常在想,爺爺在等我們的時候到底都在想什麼呢?有的時候爺爺會一起坐在書店,不一定看什麼書,印象中非常少催我們該回家了喔。後來開始寫書法。爺爺的書法到現在還是我覺得我看過最好的之一,可惜我的字方在搬了很多次家之後都遺失了。哎。
你知道小孩子也要寫書法啊,我小時候(應該說我高中之前)一直印象中經濟上家裡都不是很有餘裕。爺爺會帶著我們去應該是勝大莊吧?總之是在重慶南路上的那個,很有耐心很仔細的也會不厭其煩的詢問店員,到底哪隻毛筆比較好呢?(還得我們負擔的起)然後讓我們練習很多那叫什麼來著?就是有紅色的線已經把字標好了,你只要照著寫進去就好的那東西?我爺爺說我寫的字(我也忘記是毛筆還是鉛筆了)叫做類字,總之是細長的那種,跟一般人寫的不一樣。不過我的字體也已經改變很多了。
我也是這樣開始用我的康熙字典的說。覺得他很好用,好像沒遇過查不到的字。當然也是爺爺教的。我弟前幾天還問我說會不會發音啊?真是小時候不用功,當然會啊,不然怎麼用。
我不記得小時候我爺爺有特別希望我們讀什麼特定類別的書,大概一次都沒有過。他只是靜靜的讓我們隨便看任何自己有興趣的,在油墨裡面任意游泳。既沒有要背三字經百家姓唐詩三百首,也沒有規定只能看新聞局核定的優良讀物。(哈哈)啊我又忽然想起來我曾經跟著爺爺去過一次在植物園辦的什麼優良圖書展。大概什麼書都沒買的樣子,可是那天非常熱,非常擠。沒事,忽然想起來而已。
我很小的時候大概小學二三年級搞不好就開始讀我第一次的水滸傳,然後接著就是三國演義。爺爺似乎很高興我們可以讀文言文的東西,其實我也記不清楚了。不過我們會偶爾聊天聊到曹操怎麼怎麼。^^;;我少數沒從爺爺身上學到的,但我後來也多少有點興趣的是京劇。這個要到我大三我才開始看。因為小時候雖然爺爺喜歡,但是我可是從來搞不懂這聽不懂的騎馬又只騎個布條的東西有什麼好看。^^;;後來大三那年,有一次跟我老師借到一捲梅蘭芳,非常興奮的回家跟爺爺說你看你看我放梅蘭芳給你看喔。不過失敗,-_-;因為錄影袋的系統不同。哎。我們老師非常不喜歡借人東西的哪。
我想起來了,那叫做"描紅"對吧?我的書法雖然不算太差,但怎麼也跟爺爺完全沒的比的那種差距。
我後來常寫趙孟頫。就只是單純的覺得他美。什麼品格正氣我都不想管。好久沒拿筆了說。喔對了,我只是忽然想到水煎包。:~D 附中右側大門口最旁邊,有一攤水煎包豆漿蛋餅,他不一定每天都出來,不過我禮拜天常去打球就常買。其實說不上特別好吃喔,豆漿不好喝,但是我很懷念這個水煎包的味道。比後門的蛋餅阿北更懷念。就只是簡單的高麗菜水煎包而已。我也想吃霜淇淋,義美的那個不錯說。寫著寫著好餓好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